今天带大家来回顾知乎创始人周源在搜狐微博分享他个人的创业经历。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源创业的真实故事,或许从中你也能学习到一些隐藏的东西,进而找到自己的那个创业的突破点!
主持人:今天是第68期的微博训练营,非常感谢大家在周末的晚上过来听周源的创业经历和对目前网站的发展状况。我们先掌声有请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前半个小时请周源分享一下创业心得和目前的知乎的发展。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 开始理解用户真实需求
周源:非常高兴今天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知乎的创业故事和经历。知乎是去年8月份我和我的创业伙伴一起在做的。之前我在做另外一家公司,08年开始我第一次创业。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那家公司做砸了。我去了一趟西藏,在西藏的时候把整个想法清理了一次。发现最开始那个创业想法一直没有很好的去理解到一个人真实的需求。你做一个产品,如何去跟你的用户群体很好的有一个沟通。把他们的需求理解到,还原到产品需求上面。
从我们刚开始做知乎的时候,我花了三天时间启动这个项目。第一天,签到了安卓。第二天所有人辞掉了工作加入了知乎。第三天我们就开始了所有的工作。那个时候那么快,是因为我们当初非常相信这一点。我相信知乎是一个可以做得很大的产品,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产品。同时,我们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这个产品做好。但是我们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发现比较困难。问答是一个特别基础的需求,今天我们沟通中很多都会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信息的分享,我们信息就产生了交换、就沟通起来了。
问答网站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人、话题、问题
互联网上有一个特点,但凡是满足了基础需求的产品,他都会有一个特点,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实他的背后都很复杂。比如说搜索你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其实他背后的搜索手法非常复杂,他的服务器非常多。比如说在网上买卖,表面上你看起来你买东西非常的方便,点一下鼠标就可以了。但是在他背后的商品管理、推荐算法都非常复杂。
我们去做问答的时候也发现,我们日常沟通的时候问答非常简单,但是它的信息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同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人、话题、问题。我们从去年8月份到10月份的时间,我们没有花时间去写代码,只是在想如何把这样一个信息逻辑梳理得很清楚,这样的信息逻辑梳理起来需要五六十条。这个信息如何推送给这个人,和话题之间有什么关联。在互联网上做问答最大的改变就是,原来我们在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获取工具,更多的是直接去获取信息,信息和信息之间是有关联的。比如说搜索引擎把所有的页面信息都梳理,但是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是没有的。知乎上当你进入一个问答平台的时候,他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你进入知乎干的第一件事情可能不是搜索。他往往是Follow几个话题,比如说这个话题是和创意相关的。同时,我Follow了几个人,这几个人可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很感兴趣他们以后产生的信息会出现在我的关注里面。第三、一些问题,你首先是建立的你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当有一天,有一个人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就会按照原来已有的Follow的关系产生很强的很精准的推送。在知乎上人和信息的关系是比以往的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更近的。你每天使用的信息都是因为你在里面不断的Follow和互动产生的。我们去年8月份到10月份花的大量的时间就在理解什么是真实的人和人之间信息沟通的基础的模式。当我们把这些都完成以后才开始写的第一行代码。我在8月份的时候找到我们这边负责技术的CTO。那个时候他的夫人马上就要生小孩。但是他很快决定要加入。10月份的时候,知乎的第一个BABY出生以后,我们开始疯狂的累代码,开始疯狂的进入开发阶段。那个时候每天晚上三四点钟,从早上一起床到三四点,每天都不断的在努力的工作。那段时间所有的桌上都写满了产品的需求文档,然后回家,或者是睡在公司的沙发里,或者是睡在旁边的汉庭、如家里面。我们当时很缺签约工程师。我们上一次创业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靠谱的签约工程师。我们邀请他加盟。那个时候他的工作方式是,我早上9点到晚上6点在上一家公司工作,要离职有一个月的间隔时期。工作完了以后从晚上7点到知乎的办公室上班上到早上4点。我们进入了一个非常相信这个产品能够有价值的,我们相信做的东西都是值得的。每天几乎处于一个不睡觉的状态。
去年11月20多号的时候,我们第一版就出来了。但是这个产品实在太复杂了。我们当时遇到一个情况。我们的CTO李申申把我叫到了会议室里面。他说你看我们目前的版本,那个版本有很多问题,你可以去关注一个人,但是很多的信息是不能扭转的。当时我看到这个版本的时候心里面非常纠结,我们团队已经非常努力在工作了,但是出的第一版本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说我们再花一个月把这个版本搞定。我们继续11月份的整个状态。还是不睡觉的状态。等到12月25号的时候,圣诞节那天,我记忆非常深刻,当我们看到,大家上知乎的话,会有黄伞的,第一次出现黄伞闪动的时候,所有人都有泪流满面的感觉。大家憋一口气一定要把这个产品做出来。到12月26号我们就开始对外发布了,有很多朋友帮助我们测试这个产品。
问答产品分为四个重要部分
当时我们想,作为一款问答产品最重要的几点,它的信息结构非常复杂,但是可以做一个分析和拆分的。一共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最重要是问答,问答就是你能够产生信息的最直接的来源。互联网永远都是两个框,第一个是搜索框,第二个是POSS框,POSS框是产生信息的。博客你可以认为是自己在提一个问题,然后去回答他。你写博客的整个过程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博客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他的传播性、他的外延受很多局限。他需要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再通过博客阅读器的方式来进行分享。但是他的信息有了。
第二部分,信息的扭转。刚才我说的三个节点,第一是人,第二是话题,第三是问题。我们类比一下现在的微博、现在的Twitter,他通过很长时间运营,证明了人和人之间是可以Follow的。这产生了信息流动。在知乎上还有另外两个不同的信息流动,第一个是你对问题的Follow。第二是你对话题的Follow。就会产生非常复杂的信息。当回头看把信息流动都做完的时候,仅有内涵的一个复杂的内涵就变得复杂了,因为它还有社区的属性。以前我在做博客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外延都外化了。他必须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进行分享和互动。但是在知乎上,当信息产生内化的时候,所有的分享的行为、信息的扭转都在一个平台的内部产生。你可以去赞同他,也可以去Follow他。信息就在互相之间可以Follow,信息和信息之间结构化的方式产生了。也是我们在去年8月份到10月份梳理的大量的信息规则里面最主要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危机的机制。在知乎上信息产生和其他地方都不是特别一样。你在以往的一个地方提出一条,比如说你在BBS上发一个帖子,这个帖子的标题别人不能进行修改。但是在知乎上,如果你提了一个问题,这条问题就变成了可被公共编辑的公共的信息资源。他其实是一个非常能够方便所有人来获取更大、更优信息的可能性。比如说今天我问一下主持人一个问题,但是主持人没有听得太明白,原因可能是我没有问清楚。旁边的这个同学来纠正我一下,他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在帮助我修改这个问题。这个在知乎上是开放给所有用户的。首先是我们相信所有用户。我们发现每个人都会很珍惜这样一个行为。这样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优点。促使了每个问题都被改得更好,当一个问题被改得更好的时候,就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答案。如果一个问题有更好的答案,以后就会有很多的读者。他的页面的价值、产生内容的价值就会增加。
第四部分,SNS机制。这个阶段我们正在做,包括走向开放的过程,和微博、和其他开放平台的合作。一共分成这四个部分。
我们现在怎么在做社交问答的方向?过去十年互联网的发展,今天我们做知乎都是有一定的前因后果的关系。所有的信息结构一共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所有的数据。第二部分是信息。第三部分是知识。第四部分是智慧。数据是什么?数据可以理解为比特流。在十年前所有做数据的公司都做大了,都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做数据中心的公司,你只要插上一根网线就能够产生数据流。这样的公司是解决数据的问题,但是数据对于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当这些数据产生以后,需要人去归纳和按照不同的东西放在页面上。GOOGLE这样的公司、门户这样的公司,他们做的就是信息方面的工作。GOOGLE是要获取全世界的信息,门户解决的是新闻信息,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信息。
再往前一步,就是知识,知识是高度结构化和系统化以后的信息。我们脑子里面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想法,比如说我有特别擅长的一个领域,我看到网上有人在讨论如何做一个木工,这个东西我确实没有想过,但是我的梦想就是怎么去做一个椅子,怎么把一个家具做起来。怎么做一个院子的围墙。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分享他的个人经验。他是怎么去把木工的这样一个想法变成实际的。最开始我看到有人回答,他以前是一个墙面工程师,但是他特别想做一把梳子,他就辞掉了工作去研究做一把梳子,最后他成为了一个木工。知乎想要做的就是给所有这样的人搭建一个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到上面分享自己独特的经验、思考过的观点,然后去帮助其他人。
分享者是最大的收获者!
推荐阅读:
评论